央视版《盗墓笔记》 南派三叔必须借鉴一下......

来源: 投资资讯网 2018-07-12 07:21:49

  最新热点:范冰冰御用同款面膜正在天猫疯抢!手淘搜索<膜派范爷御用同款面膜>立即抢购。

   最近被朋友案例了央视的纪录片——《土司遗城海龙屯》。

  豆瓣评分8.6,看完迫不及待推荐给大家。

  贵州遵义地区有一座龙岩山常年被迷雾笼罩,山顶的石城在迷雾中若隐若现,这是一座悬崖上的宫殿,三面环水,一面衔山。

  不仅吸引着盗墓者的眼光,也吸引着贵州省考古工作者的目光。

  自古以来,遵义地区流传着天神使用赶山鞭赶山筑城的传说,龙岩山上的巨石堡垒海龙屯是无尽宝藏掩埋的地方.....

  如此引人注目的地方,到底掩盖了什么过往,承载了怎样的故事呢?

  上世纪70年代,为配合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遵义县的考古工作者对龙岩山进行先期考察,走到半山腰,脚下的景象变得不同寻常,坍塌剥落的巨石所处可见,进城的阶梯不符合人体工程学构造,手脚并用才能攀爬而上......

  这些都刺激着考古工作人员的神经。

  2012年春,季风吹散了笼着在山间的浓雾,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龙岩山海龙屯遗址进行全面的科考。

  历经275天,海龙屯的神秘面纱被一点点打开。

  海龙屯有1.59平方公里,城墙构造呈现出两种不同时期的建筑工艺......

  但这座城的主人身份仍然让考古工作者们没有头绪。

  为了解开这个秘密,考古队选择把范围扩大,对周围三个成规模的墓葬群进行科考。

  同年,遵义修建中桥水库,例行对该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两座被盗掘的大型古墓,他们从墓志铭上获得大量的历史信息,并发现墓葬的左侧,还葬着一位威灵英烈侯。

  此刻,考古工作者需要和盗墓贼赛跑,提前找到这个墓葬,但他们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却一无所获。

  低气压笼罩着整个考古队。

  直到考古队高级技师用“稻米”熟知的洛阳铲,发现了这个墓葬。

  而这个墓葬也是遵义地区有史以来,唯一一座没有被盗扰的大型古代墓葬。

  这是一个夫妻合葬的大型石墓,而这个墓葬的构造也与海龙屯呈现出相同时期特点。

  它是解开海龙屯秘密的钥匙吗?

  在棺椁周围就出土了80余件精美的金银玉等物件。

  开棺,成了考古工作者目前面临的做大问题。

  上世纪50年代,中国考古工作者开启了明神宗的定陵,因为还不具备文物保存复原技术,大量文物迅速腐败......

  这些化学现象被无知的盗墓者认为是鬼怪神力,成为各种盗墓规矩的起源......

  有明神宗的教训在前,贵州省考古队决定求助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实地考察之后,决定将两个棺椁连同土壤整体切割,运往北京。

  结束考古工作的队员们,埋头于古书当中,寻找有关威灵英烈侯的信息。

  《清容居士集》中记载,威灵英烈侯是南宋时期的播州安抚使杨价(jie)。

  (1235年宋蒙战争全面爆发,青原野战争的胜利,打破了蒙军进攻南宋的计划,杨价也因此被赐为雄威军都统制。)

  北京考古实验室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开展,出土了一系列具有科考价值的文物。

  女性棺椁出土了凤冠、覆面、金覆胸,男性棺椁出土随身武器,这些都象征着墓葬主人身份的高贵。

  从男棺出土的烛台碎片上铭刻着“雄威郎制使”,线索同样指向南宋世袭播州首领杨价。

  再加上70年代,在海龙屯山脚下发现的杨价之子杨文夫妻合葬墓,可以断定海龙屯主人为杨氏一族。

  据史料记载,播州从晚唐开始就被朝廷敕封,世袭享有辖区内的兵权和统治权,从唐朝到明朝,历经700余年,杨氏家族在播州占据着绝高的地位。

  被世人戏称“流水的帝王,不变的播州。”

  被无上荣耀宠爱着的国之藩篱,为什么不复存在,只剩残垣断壁了?

  海龙屯在杨价、杨文那一时期为抗击蒙军的进攻,沿山筑城抵抗,用十一年时间修建了从川北到川南的一系列山城寨堡,这一军事建筑,为南宋赢得了九年的和平时光。

  但忽必烈继位之后,绕过播州的防御体系,攻破襄阳直图临安......

  从遵义流传的传说梳理,海龙屯的最后一位统治者杨应龙。

  万历十八年,贵州巡抚向皇帝上传奏折,弹劾杨应龙残暴虐民、恃功而骄,不仅为了宠妾修建俯瞰群山的关隘,还屠杀了自己的正妻和其族人......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杨应龙开始反抗前来缉拿自己的官兵,以失败告终,只能用四万两白银赎罪,并将次子作为人质。

  但此时杨应龙并未真正降服,他开始大规模修葺海龙屯,几月后,杨应龙的次子暴毙与重庆,满腔愤怒的杨应龙带领苗兵攻打四川、贵州、湖广等地,万历皇帝派名将李化龙前去镇压。

  此次战役,也被称为万历三大征之一的平播战役。

  因人数和战争武器的悬殊,杨应龙输了,他亲手点燃了自己修建的堡垒,自缢在熊熊烈火当中......

  央视不仅以悬念的方式,使观众对海龙屯的故事充满和好奇,谜团在讲解中一点点揭开;历时四年才拍摄完成的片子,更是将画面、配乐和服饰玩到极致。

  反正剧毒酱是不敢一人深夜看这个纪录片的,白天看的时候都能起一身鸡皮疙瘩;插播在其中的古代画面也很考究,都是通过第一手资料还原的,如同置身在那个年代。

  央视不仅引人入胜的讲完这个故事,还向大众科普了考古手段。

  “事死如事生”的传统理念,是考古工作者研究古人生活形态的凭据。

  介绍了洛阳铲的使用原理,洛阳铲将地下图层结构原封不动带上地面,认为扰过的土壤会打乱原有颜色界限,成为五花土。

  在我们的印象中,纪录片都是枯燥无味的,但从近年的《我在北京修文物》等片可知,纪录片也是很好看的,而且这样的片子更值得宣传,要让更多的人知道。


 相关推荐:baby同款面膜正在天猫热卖!

网友评论

妆点网

Copyright © 2007-2020 ZDFACE Corporation
侵权、不良内容快速处理:annmumuzai@foxmail.com
备案号:赣B-20120025-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