妆点首页 > 娱乐 > 明星作品 > 电影 > 正文

这位在《奇葩大会》上让蔡康永佩服的“老板”,或许能带火一门小众艺术……

来源: 橘子娱乐 2017-02-14 21:06:25

  文章来源:橘子娱乐 ,标题:这位在《奇葩大会》上让蔡康永佩服的“老板”,或许能带火一门小众艺术……- 责任编辑:Ring

这位在《奇葩大会》上让蔡康永佩服的“老板”,或许能带火一门小众艺术……

  不安时代的昂扬勇者

  近些年来,许多戏曲演员都跟我倾诉过他们的茫然。那种茫然可以无限放大:对时代狂潮,对社会夹缝,对文化窘境。但也无处安放:他们多已排戏,获奖,清唱一次的所得亦十分可观——还想做些什么呢,连他们自己也一笑言罢。王珮瑜却不是这样的。她身上自有一种昂扬的勇。曾经是因为年轻。现在是因为她一直站在时光之浪中,终于学会潮汐冲拍下的顺天应人。但这种顺应,不是不奋力的。

  

  王珮瑜《游龙戏凤》剧照

  这样的人遇难 不会太好过

  即便是京剧黄金时代的大角儿,也少有人如她这样得志。且不言早早做了童星,也不提从京剧圈里红到圈外,就是对她丝毫不关紧要的仕途,25岁她也成了上海京剧院一团副团长。

  许多人看得眼热,结果就在当年,她辞职,成立个人工作室,自行运营演出。这一转身,让人从眼热变成眼花,快,又漂亮。

  

  白衣少年

  “都炸锅了!”王珮瑜从不回避谈起当年的出走,她觉得“呆在体制内瘆得慌”。合作多年的同事、领导表示支持——精神上支持。演出的衣箱、场地、底包演员需要租借,论次付费,开销庞大。演出机会需要自己去接洽,没有演出的时候,她笑称曾在家挠墙。

  但是,经济上的压力并不是王珮瑜最后放弃工作室的原因,她至今仍坚持市场是永远不会变的衡量标准。只是当年她投身市场之后,瞬间被巨大的事务性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追求艺术的精力被极度减弱。一些商演也一味追求低成本,使舞台呈现趋于粗糙,这些都是王珮瑜不能忍受的,她一度觉得如果再不刹车或者不通过别的方式去弥补的话,眼看着这条路就走不通了。于是她在28岁的时候放弃工作室,重新回到上海京剧院。

  她太聪明,不仅是说她肯低头承认“对抗体制不是演员做的事”,让人真正吸一口气的是“体制改革”这个词,几年后,官方再也不提了。

  她更敏感、更骄傲。如果聪明的人还有这两个特点,遇到难关,一般不会太好过。出走是艰难的,回归之难,唯有更甚。

  

  很多年长一些的同行在提到王珮瑜时,除了夸赞之外,对于“年少气盛”四字评价大多都笑而默认。这样一个人要回头重新来过,有一道坎在心里,她自己都不相信能跨过去。

  

  王珮瑜《打棍出箱》排练现场

  被保护的少年找不到出口

  当时领导,同事都非常接纳王珮瑜回归,但大家对于她自尊心过分的保护,小心翼翼地不提到“出走”,反而让王珮瑜觉得愧对——对伙伴,对舞台。

  她是被保护宠爱惯了的人。

  

  梅葆玖生前一直喜爱王珮瑜

  苏州灵秀之地成长,幼年即得到王梦云、梅葆玖、范石人、刘增复等梨园名宿的爱护,16岁时被谭元寿称为“小孟小冬”,共演《失空斩》,20岁便囊括京剧界所有比赛金奖。成年后迅速被无数年轻人作为“京剧新生代偶像”疯狂崇拜。但彼时的王珮瑜从未有过地期待冷嘲热讽,击败恶意是纾解痛苦的极好办法,但是她连这唯一的出口都没有。

  

  “小孟小冬”时期

  后来她回想这段经历,以一种感恩的神情称其为“成长最快的时间”——无话可说,只有站上舞台,学戏演戏,用唱腔回答众人。那个时候她给自己定的唯一任务是让艺术丰满起来。她把少年的得意敛藏起来,那些锋芒被更多地用在向内的剖析和探寻上。

  她遇到任何困难,都内省自己是否做好。她开始要求自己成为一个有能力为自己生命和事业负责的人。这个事业不是她一人的,而是这个时代的京剧。她不否认在名利面前会心动,但这种心动不足以颠覆她对于京剧艺术本身的热爱,以及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迫切愿望。她很坦然地承认出走为顺应内心,而回归是顺应天意。她以极沉稳的步调开始另一种探索。

  

  清音会

  别废话,我是王珮瑜

  她主动承担了上海京剧院举办的“京剧跟我学”公开课。最开始只带十几个学生,后来院领导觉得带十几个人已经不够她发挥,要不然就开个大课。开了一次就觉得二三百人也不足以实现我的想法,就接着开七八百人的大课。

  

  上课前的“王老师”

  学生人数一直增加到千人。有大中小学校学生,有作家,有律师,有医生,有商人。 课堂从上海开到深圳。很多年轻演员,甚至其他院团也开始跟进。这样的一种模式,因为王珮瑜主动跨出这一步,变成可以复制,变成可持续发展。

  

  “王老师”在清华大学

  她为陈凯歌的电影《梅兰芳》配音。她曾经一心摆脱“小孟小冬”之名——“别废话,我就是唱京剧的王珮瑜!”。她也从来不承认孟小冬是电影中的那个样子。但是她还是去了。电影上映之后,她很欣慰,那一段时间,对于京剧的推广宣传,电影《梅兰芳》成了一个极大的助推力。

  

  陈凯歌《梅兰芳》剧照

  后来她自己买了票带朋友去电影院看,片尾字幕出来的时候,听到周围观众在指点议论:“真的是王珮瑜配的啊,一听就是她的声音嘛。”她很舒心地坐在排椅上微笑:“你看,退一步真的是海阔天空,王珮瑜还是王珮瑜。”

  她也在继续尝试如何把京剧作为一个艺术产品去营销、宣传,坚信这条路一定走得通。

  她着眼更低,哪怕孩童口齿不清的一句吟唱足以令她欢喜;心胸更大,她很从容地面对可能的失败,认为这是前进必须的牺牲。

  说不想排新戏,那肯定是骗人的

  在很多听戏时间长一点的戏迷眼中,王珮瑜如鹿如羚,甫生便已头角峥嵘。她扮相奇俊,嗓音清韧,尤其令老“顾曲”们惊爱的是她对余派艺术深有真传、悟性上佳、自己又肯下功夫。但这种喜爱也把她圈进了老唱片描红里,再也不放她出来了。

  

  王珮瑜怎么可能不爱老唱片?余叔岩、孟小冬的“十八张半”,她二十多年来时时处处都拿出来听,每一句都早已如血如骨。但是,2001年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大赛,她问朋友,参赛是唱《搜孤救孤》好还是《捉放曹》好?朋友说当然唱《搜孤》。她问为什么,答曰:因为孟小冬这出最红。

  听了这个回答,王珮瑜立刻决定要拿《捉放曹》参赛。那一年她还在戏校尚未出科,但已经不再满足于“小冬皇”这样一个荣誉了——“哪怕失败也好,我王珮瑜就是不要做孟小冬第二。

  

  虽然后来的她把这种心态归结为“年少轻狂”,但在这个模仿抄袭成风的年代,她那点珍贵的骄傲丢了多么可惜,好在她也没有丢掉,只是安放在心里最深处。

  

  2009年冬天,她又带着这样一种骄傲回到剧场,携手马志明、单田芳两位老师演出“墨壳原态《乌盆记》”。这次她的神情是谦恭的,但成绩的确值得骄傲——北京天津场场爆满,北京展览馆那么大的剧场,门口被黄牛堵得连观众都进不去。

  什么是“墨壳原态”呢?

  这是王珮瑜在此阶段对舞台的一种理想:

  墨壳原态剧所阐述的主题是强调其原汁原味的舞台呈现。“墨壳”是旧时工匠所用的工具,也就是墨线盒,亦是文房“墨盒”的音变词。后来演变成传统口头文学作品的“老本”代名词,即因循旧制、移步不换形的原貌呈现。因此,有“墨壳老本”之说。

  

  王珮瑜希望把京剧艺术中最精粹的瑰宝整合在这种形态里进行展现,但又强调原创的文化元素创意,形成独特的、文化含量极高的新视听创意模式,获得特殊的舞台效果。她心里有自己打造的度量秤,一边是文化,一边是观众。

  

  新作品《三月-乱弹》

  王珮瑜也并不掩饰自己对新剧目和奖项的期待。2000年上海戏校王梦云校长主持为王珮瑜创排了一部京剧《剑阁闻铃》,是她欣赏骆玉笙的京韵大鼓后产生的灵感。这部剧很小,甚至没有剧情冲突,更像是一部清唱剧。但是剧中的唱段至今在票房中传唱,对于新编剧目来说,是个了不起的成绩。

  因为老生唱段多是开口音,《剑阁闻铃》的编剧在创作时,也以“江阳辙”为主,王珮瑜因为自身特殊的条件,“衣齐辙”非常好听,她一定要求在剧中安排了两段“衣齐辙”唱段。演出之后,音乐形象十分突出,一时成为流行。

  

  但是此后十年,王珮瑜再没有一部属于自己的作品,这也使她至今感念《剑阁闻铃》那个了解她支持她的创作团队。她笑言:“不想排戏,不想拿奖都是骗人的,但是首先得过自己这一关吧,何况也不能让观众不喜欢呀。”

  

  作者手记:这是6年前写的王珮瑜,《中国戏剧》的编辑文泰找我时,我的回答也是“不要了吧?”因为我从中学就喜欢她,写出来只有“好好好”,文泰反问:她不好吗!

  字不旧,人长新。今日的珮瑜添多一份从容——遍历大千方有的从容。

  世界对她,也曾关隘难过,往后都是坦途。

  原标题:如今都知瑜老板,她做小姐姐的时候要不要看?

  原载《中国戏剧》2011年第10期

  本文系原作者授权转载,感谢原作者:小平

  时间:2017年3月26日19:30

  地点: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橘子娱乐二维码

扫码下载橘子娱乐APP,让快乐来的更猛一些。


  最新消息:《这位在《奇葩大会》上让蔡康永佩服的“老板”,或许能带火一门小众艺术……》相关视频内容,可关注微信公众号(starxinbei)阅读。

网友评论

妆点网

Copyright © 2007-2020 ZDFACE Corporation
侵权、不良内容快速处理:annmumuzai@foxmail.com
备案号:赣B-20120025-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