妆点首页 > 娱乐 > 明星作品 > 电影 > 正文

它是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悲剧,也是许鞍华导演的跨界大作!

来源: 橘子娱乐 2017-01-09 23:00:51

  文章来源:橘子娱乐 ,标题:它是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悲剧,也是许鞍华导演的跨界大作!- 责任编辑:Ring

它是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悲剧,也是许鞍华导演的跨界大作!

  1943年,张爱玲以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为对象,撰写了一部有关当代女子心理变迁的《金锁记》,小说关乎人性、欲望、社会压迫、反叛以及轮回,那一把禁锢七巧心灵的“金锁”成为当代社会背景下人性中的深刻桎梏。如今时代转换,由许鞍华执导的话剧《金锁记》继2011年后,再次登场,想要和大家探讨的,仍是同一个话题。也许应了《圣经传道书》中所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世上本无曹七巧,但七巧的故事,却是一幕无法完结的悲剧,在人世轮回中反复地上演。

  

  关于小说

  《金锁记》中的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姜公馆避兵来到上海,二少爷仲泽因为患有骨痨,是个残废,做官人家的女儿不肯嫁他。曹七巧的哥哥曹大年因为想谋钱财,所以将其妹妹卖与姜家老二仲泽为媳妇。七巧却与三爷季泽一见钟情,为了能接近季泽便答应嫁给了老二仲泽。但季泽觉得七巧已经成为嫂子便故意躲之,流连于花巷之中。就这样,曹七巧想爱而不能爱,生理和心理上都无法得到满足,慢慢地开始变得乖戾无厌,当无所依靠时,金钱的枷锁便紧紧地与她绑在一起。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张爱玲画

  由于失去了爱的能力和期盼,加上极度的不安全感,她开始进行报复和控制,儿子长白、女儿长安的爱情、生活也被其破坏殆尽。一把“金锁”锁住了曹七巧,又被曹七巧“反锁”在最亲近的人身上。

  

  《金锁记》中的季泽——张爱玲画

  七巧知道,她儿女恨她,她婆家人恨她,她娘家人恨她。可她原来也是淳朴善良的,她原来也可以从喜欢她的人中挑一个过日子,然而她最后的命运却是这样,她在不可遏抑的金钱欲和无法满足的情欲挣扎下,变成了自己原本不喜欢的人。

  

  《金锁记》中的长安——张爱玲画

  梁文道曾在《一千零一夜》中讲过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他评价张爱玲:“她的世故令人吃惊,你甚至会觉得这个人到底有没有年轻过呢,为什么十几岁的小女孩写的东西好像已经看破了人和事。”

  

  张爱玲

  如果说《倾城之恋》是如此,那么《金锁记》则更甚。如利刃一样的行文犹如一把尖刀狠狠刺进当代社会的毒瘤中,刺进七巧心中那把禁锢的锁,说来可笑,这竟是一把打不开的锁,就愈加颓靡了。

  关于戏剧

  以小说为人知的张爱玲,也曾做过编剧。1943年她写成《倾城之恋》,次年就改编成话剧在上海排演,创下了连演80场的纪录,香港话剧团前几年还将此剧搬上舞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张爱玲还在香港为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撰写过多个电影剧本。

  张爱玲曾将曹七巧称为她小说世界中唯一的“英雄”,她拥有“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用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她的《金锁记》如此具有戏剧感,或许也与她的编剧经历有个中关联。

  

  王安忆

  王安忆作为话剧《金锁记》的编剧,最早版本是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创作的。2004年,上话请来女导演黄蜀芹和主演吴冕,把该剧搬上了舞台。王安忆回忆,《金锁记》三易其稿,"普通话版导演黄蜀芹找我谈了很多,她告诉我小说可以靠叙述交待情节,但戏剧要靠人物交流。

  

  2004版话剧《金锁记》剧照

  这个剧本,将小说中曹七巧儿子长白的"戏份"全部删去,《金锁记》围绕主角曹七巧的一生,变成了母女两代人的故事,上部着重写七巧,下部集中写长安。两代人的故事也凸显了原著的精髓、戏剧的张力。

  

  2004版话剧《金锁记》剧照

  2004年话剧《金锁记》演出轮数并不多,5年之后,香港焦媛实验剧团找到王安忆,同一个剧本在"粤语化"之后,被搬上香港舞台。因为完全不同的创作阵容,这版《金锁记》呈现出了别样的舞台光华。而这部《金锁记》也成为了许鞍华的第一个话剧作品。

  

  许鞍华

  许鞍华是张迷,她曾不止一次地自称是张爱玲的"粉丝",她的电影《半生缘》至今也是很多观众心中的经典。在焦媛找到许鞍华导演这部《金锁记》之前,这位已经导演了30年电影的女导演,却从未触碰过舞台剧。但她没有抗拒《金锁记》对她的吸引,并说:"选《金锁记》因为那是张爱玲写得最好的小说。至于将它搬上舞台而不是银幕,是因为我觉得戏剧更适合表现张爱玲的作品。"

  

  王安忆认为,戏剧是文学的塔尖,对于写小说的人来说,戏剧肯定是不可攀登的高峰。对拍电影的人来说,戏剧则是区别于大荧幕的精心剪辑,在舞台上直接搬演真实人生。在这样空的舞台上,演员的表演成为了最重要的部分。

  

  因为机缘焦媛实验剧团与《金锁记》走在了一起,焦媛扎实的表演技巧和强大的舞台能量,使得她塑造的曹七巧颇为传神。这个敢爱敢恨却被压抑的女性,扭曲歇斯底里的人生过程,被焦媛演得淋漓尽致。这其中,除了焦媛出众的台词功夫,也不乏形体塑造。为了让焦媛捕捉到吸大烟的中年曹七巧内心的扭曲,许鞍华让焦媛穿"小鞋"、"裹脚"来排练,走路摇晃,脚痛钻心,最后有了曹七巧耸肩抖手的肢体语言。

  

  

  关于表达

  张爱玲原著、王安忆编剧、许鞍华导演、焦媛主演--"四个女人一台戏"的《金锁记》2009年在香港首演,许鞍华、焦媛、王安忆一起谢幕,王安忆回忆"她们分别拉着我的手,她们手里都是冷汗,紧张得不得了。

  

  2011年,《金锁记》第一次国内演出,这部作品让看过很多版本《金锁记》的观众颇为惊艳,甚至被很多人认为是最佳版本。

  

  

  在舞台处理上,按照许鞍华导演的思路,选择了抽象的舞台布景、简约"留白式"的舞美呈现。整个舞台没有用写实方法呈现旧上海的场景,异常简单的舞台,白色的藩篱留给观众无尽的想象。两座简约又庞大的木楼的移动,不断实现时间与空间的场景转换。就像两块场记板,干脆利落。许鞍华说,没有了布景、环境的限制,舞台上的自由才可以更大。

  

  对于《金锁记》本身相对沉重的故事来说,许鞍华采用相对轻松的方式来进行处理: “因为故事比较沉重又悲惨,我尽量把它处理的比较轻松,让观众能看下去。尤其是前半部分,例如那场“争产”观众几乎是哄堂大笑,停一停再回到那个故事,节奏就是这样来的。所以看《金锁记》的时候就不能抱有看一些传统的戏剧的看法,它不是那种大开大合的、主流的、经典的东西。它是一个偏离了主流的但还是很真实很精致的小品。”

  

  

  如果说舞台上的曹七巧和现实中的你我有什么关联,话剧《金锁记》选择“不说”。许鞍华将原著中对制度和人性的巨大批判,缓释的向同情层面引导,通过一次次演绎,愈加赤裸和真诚。我们看着张爱玲的一把冷锁,手握许鞍华的一把热匙。我们也许可以体会到张爱玲小说结尾写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但我们依然要努力过好自己的人生。

  广州站

  2017年3月3日~4日

  天津站

  2017年3月18日~19日

  

  哈尔滨站

  2017年3月24日~25日

  


  最新消息:《它是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悲剧,也是许鞍华导演的跨界大作!》相关视频内容,可关注微信公众号(starxinbei)阅读。

网友评论

妆点网

Copyright © 2007-2020 ZDFACE Corporation
侵权、不良内容快速处理:annmumuzai@foxmail.com
备案号:赣B-20120025-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