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吴碧霞:有了孩子 我的演唱更松弛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16-05-01 06:04:37

  
歌唱家吴碧霞:有了孩子 我的演唱更松弛
—本文责任编辑:/Nana--更多原创娱乐资讯, 最新八卦爆料,独家明星追踪报道请关注妆点娱乐星闻-微信公众号:zdfaceent

  将于5月29日进行的首场演出得到著名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吴碧霞的加盟,她将在《弄臣》中出演吉尔达。

吴碧霞

  吴碧霞

  昨日,《周末歌剧》系列活动起航,这是由广州鳟鱼歌剧艺术团和广州大剧院鼎力打造的国内首个以歌剧为主要表演形式的高雅艺术品牌。在将要启动的8台制作中,观众将欣赏到选自13部经典歌剧、音乐剧的精粹版。将于5月29日进行的首场演出得到著名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吴碧霞的加盟,她将在《弄臣》中出演吉尔达。

  发布会后,吴碧霞接受了广州日报的独家专访。15年后再演吉尔达,她表示自己不再是“无知而无畏”,而是“有知而无畏”。晋级做了母亲的她,坦言自己的状态现在更“松弛”。而中西兼修,则是她始终强调的一个话题。文/广州日报记者 张素芹

  8场歌剧上演

  《蝴蝶夫人》

  《弄臣》打头阵

  据悉,《周末歌剧》活动是以歌剧为主要表现形式,进行系统化的歌剧文化传播。演出以每月一场的方式进行,演出期间还开设大师课、普及讲座等配套的艺术活动,广州鳟鱼歌剧艺术团艺术总监邓韵女士表示:是时候让市民把歌剧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了。

  在将要启动的8台制作中,观众将欣赏到选自中、意、法、德、英、俄的13部经典歌剧、音乐剧的精粹版,如《弄臣》、《蝴蝶夫人》、《费加罗的婚礼》、《悲惨世界》、《维特》、《奥涅金》、《蝙蝠》等。

  首场演出得到著名歌唱家吴碧霞与多吉次仁鼎力加盟。吴碧霞被称为“中西合璧的夜莺”,多吉次仁在第六届国际歌剧演唱大赛中夺冠,曾用歌声震动马赛城。

  《周末歌剧》也获得了本土著名演员的大力支持,如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男中音吴哲铭、声乐博士吴国玲、金钟奖金奖张学樑、声乐教授陈晓等。

  首场演出为何选择上演《蝴蝶夫人》和《弄臣》?邓韵表示,自己十几年前从国外回来推广歌剧艺术,最开始做的讲座就是《蝴蝶夫人》。

  至于《弄臣》,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男中音吴哲铭表示,威尔第是歌剧之王,他最喜欢的作品中必须有一种特质:要有大开大合的热情,所以在歌剧中他要让一个驼背唱出天下最美的声音。而《弄臣》也成就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弄臣四重唱《自从那天看到你》,很难想象四个不同性格、不同声音的人一起唱,但是每个人的声音观众都能听清。“威尔第是很走心的,他是在用心脏创作歌剧。”吴哲铭表示。

  献唱所有吉尔达的经典唱段

  广州日报:在《周末歌剧》系列的首场演出中,你将出演《弄臣》中的吉尔达。这部歌剧,你曾于2001年在西班牙演过,如今再演,有何不同感受?

  吴碧霞:2001年,我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演起来是“无知而无畏”。如今,我已经当妈妈了,也经过了这么多年舞台的历练,演起来是“有知而无畏”。这次在广州大剧院演《弄臣》,也是我首次在中国观众面前演这部歌剧,可以说是我人生的又一次起航。邓韵是我很敬仰的前辈、大师姐,有幸和鳟鱼歌剧艺术团合作,我很感恩。

  广州日报:吉尔达是抒情花腔女高音的经典角色,你理解的吉尔达是个什么样的姑娘?这次会唱哪些选段?

  吴碧霞:吉尔达是个单纯、善良、朴实的姑娘,她相信忠贞不渝的爱情,她也用自己的忠贞不渝实现了对爱情的承诺,她可以为爱而死。

  此次演《弄臣》,会唱所有吉尔达的经典唱段,除了她的两首经典的咏叹调,还有三段和弄臣的重唱、和公爵的重唱。一切重要的唱段都会在演出中呈现。我刚才一直在和邓韵老师聊怎么编排。如何在短时间内让观众了解这部歌剧?会通过大字幕的方式将内容衔接起来,让观众看明白。

  现在的新目标是当好妈妈

  广州日报:你曾说自己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好演员、好老师,现在有新的目标吗?

  吴碧霞:现在有个新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好妈妈。2014年的12月,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小春天。当然,好演员、好老师、好妈妈这三个目标要同时进行。

  广州日报:当母亲后,在演唱方面有什么改变吗?

  吴碧霞:我自己感觉不明显,但是外人会觉得有变化。前不久,我和二胡演奏家宋飞一起演出,她在后台听我演唱,然后告诉我:你变了,比以前更松弛了。是的,当母亲后,我的心态、整体都发生了变化。松弛对我们而言是很好的一个状态。现在我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丰富,可能分心的事情就比较多,不像过去作为学生、演员那么简单。但丰富有丰富的美、单纯有单纯的美。

  “吞蛾”事件终生难忘

  广州日报:曾在媒体采访中看到你有一段“吞蛾”事件。那件事情对你影响大吗?

  吴碧霞:那是我演员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1997年,我还在上大四,在海南文昌参加中秋晚会,露天的舞台上,夜幕的聚光灯下都是飞蛾,都往我身上撞。但我的父母都是好演员,从小我就知道“艺比天大”,舞台就是生命,这些观念在我脑子里根深蒂固。当我演唱到《黄河泰山》高潮处,一口大吸气,一只巨大的蛾子飞进了我的喉咙,瞬间脖子就肿了,感觉我的脖子比身体还粗。但我还是又坚持唱了一首半歌,直到我的声带完全没办法控制。后来我才知道那种蛾子有毒,翅膀上有毒的粉末沾到了我的声带上,晚会之后嗓子哑了2个月。后来不治而愈,可见上苍很眷顾我。

  这个事件对我影响很大,但我也知道了艺术的道理——既然上了台,就得对观众负责,对艺术负责。

  未来应该创作母语文化的歌剧作品

  广州日报:中国在歌剧艺术上,和外国相比,差距在哪里?

  吴碧霞:歌剧艺术本来就是外来的,在西方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借鉴而来。

  差距方面,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在创作理念方面。我们的制作能力还比较弱,虽然创作了一些歌剧作品,但都是穿着中国衣服,内核仍是外国的。我们思考洋为中用,到底用什么是个关键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创作母语文化的歌剧作品。欣赏西方歌剧,首先的困难就是语言。歌剧首先在于歌,但要体会更深层次的感动,则需要语言文化的背景。

  广州日报: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你觉得中西兼修是一个大的趋势吗?

  吴碧霞:我觉得是。现在的资讯很发达,对于外部的文化了解得更多,就必然进行融合,其实中国的文化历史就不是封闭的,汉文化博大精深,原因也是因为它的开放性。但是,在开放、融汇过程中,要将传统坚持下来,并且和外部文化一起进步,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肩负的责任。

  练声不是简单的声音问题,而是文化问题

  广州日报:具体到教学中,你怎么理解和践行中西兼修?

  吴碧霞:目前的音乐学院如何教大一、大二的学生练声?这不是简单的声音问题,而是文化问题。演唱讲究气息,气从哪里来?从情感来。情感从哪里来?从文化来。有了文化,就有了底。有了依托的情感,气息就是充沛的,这个气息迸发出来的声音,也就是有张力的。所以我认为,能够中西兼修、自由转换的前提,是我们的脚要落在实地。万变不离其宗,我不管怎么唱都是吴碧霞,永远带着我的个人情感、气质和偏好。我唱《弄臣》和《红楼梦》,为什么会有不同?这个不同不是我进行了简单的声音的调整,而是全面的调整,就是对于不同文化的认知、对于情感的把控。

  现在大一、大二的孩子,一方面要做技术的准备,也就是说将自己当成乐器来训练自己的身体,这是体育课,不牵扯情感和文化的内涵。但是作为一个乐器的演奏者,又要对自己进行把控,如何把控?就必须有文化的调动。从这两方面来训练才是得当的。练声的方式不能离开技术的训练,同时全面文化修养的提升也很重要。我感觉我们孩子的文化根基还是太薄弱了,原因还是他们小时候接触的面太少、太偏颇了。

网友评论

妆点网

Copyright © 2007-2020 ZDFACE Corporation
侵权、不良内容快速处理:annmumuzai@foxmail.com
备案号:赣B-20120025-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