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爆料】为什么金像奖没有直播,大多数人不觉得缺了什么?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16-04-04 09:50:25

  原标题:【明星爆料】为什么金像奖没有直播,大多数人不觉得缺了什么?—本文责任编辑:/Nana--更多原创娱乐资讯, 最新八卦爆料,独家明星追踪报道请关注妆点娱乐星闻-微信公众号:zdfaceent

(原标题:为什么金像奖没有直播,大多数人不觉得缺了什么?)

4 月 3 日晚,第三十五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这里是不可能完整的获奖名单。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港片”,这句话是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大依凭。正是随着香港电影文化在全世界的流行,金像奖成了华语电影的一大指标。

不过今年的金像奖更冷清了。

这冷清与没有直播有关,与某些敏感因素有关,“少了内地几千万的流量”,这是外界对直播取消的直接评价。

但对多数人来说,似乎没有直播也算不上什么大事。(你试试取消奥斯卡直播之后观众的反应?)影评人魏君子说:“内地现在还是有港片迷,不过已经不成气候。”他们这“最后一代港片迷”,已经不再是社交媒体上的主力了。

而这一次获奖的影片也离内地越来越远。评选出的主要奖项里,大赢家《踏血寻梅》——它获得了最多数量的提名,也包揽了表演类奖项——无缘内地,而内地熟悉的徐克也是凭借前年的《智取威虎山》获得最佳导演——内地电影市场发展太快,一年之隔已经仿佛上古时代了。

金像奖固然还勉强维持着它在华语电影中的地位——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华语电影像样的奖项不多——但三十五岁的它,已经越来越不受待见。港片寒冬,金像奖也差评不断:过于排外、小圈娱乐,颁奖礼现场沉闷、观众睡着……

同金马奖相比,金像奖的艺术性差了不少。金马奖采取欧洲电影节的评委制度,以艺术作为首要标准,而且不会做太多地域限制,更不会考虑——甚至会刻意避免——太浓重的商业倾向。

金像奖则不同。香港电影鼎盛时候,被称为“东方好莱坞”,自然金像奖也应该是“香港奥斯卡”。事实上,它也确实向着这方面努力,金像奖主席尔冬升承认:“我们整个大方向是参考奥斯卡的。”这参考不仅体现在名字上,其采取的“多轮、多人、多层面”评审制度——即电影各个工种的行业协会共同参与评审——也跟奥斯卡金像奖类似。而在颁奖当天,红地毯仪式、主持人调侃明星、获奖者感言、致敬,也都在向着大洋彼岸的柯达剧院学习。

不过金像奖依然只是邯郸学步。奥斯卡的权威性,首先来自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的影响力,如今的香港电影甚至失去了亚太影响力,先前的面向亚洲的“最佳亚洲电影”也缩小到了“最佳两岸华语电影”——今年得奖的是《刺客聂隐娘》。

并且,虽然同样是行业表彰大会,但好莱坞的行业圈子比香港要大太多,评委无需担心因为一个奥斯卡得罪别人。香港则不然,港片里的市井气也基于香港的现实而来,电影圈也脱不了这现实。杜琪峰直截了当,说:“金像奖的评审做得不公平,有些演员拿了影帝却把戏演的一塌糊涂……”

评判标准游移不定,情感因素大于艺术水准,而 90 年代中期后,黄金时代的代表“两周一成”里,周润发和成龙奔赴荷里活,周星驰逐渐开始帮扶新人,作品越来越少。内地电影的繁荣又吸引一大批香港影人北上,如今金像奖还靠老一辈的巨星和导演在支撑着,但老人毕竟会渐渐淡出,新人又难出头,港片还活着,金像奖也还活着,但也许只是漫长的死亡而已——或许正是基于此,这次电影节才将勇气放在了艺术之前。

或许金像奖慢慢会成为香港电影人的大 Party,挺久不见的老朋友,围着香槟佳肴,说笑逗乐,轻松愉快——这并非一种堕落,美国金球奖现在已经成了明星社交的场合。既然香港电影本身以市井人情为特色,颁奖也摆脱不了这些特色,何不拥抱它们呢?朋友叙旧,提携新人,为华语电影承前启后——因为香港电影曾经的影响力,也许只有金像奖能当得起“承前启后”,这次最佳女主角的获得者春夏,首部电影在金像奖的成功必然有助于她未来的发展,正像尔冬升说的,不仅香港电影新人太少,“以影视行业的需求来说,内地的演员也是非常缺乏的,我相信在未来这一两年大家都会全力培养新人。”

“以前我们是香港电影的金像奖,将来可能会由于市场转移,我们会把它变成香港的电影金像奖,就是划分的不同。”尔冬升说。香港电影的变化就是香港的一个写照,金像奖的改变是必然。

网友评论

妆点网

Copyright © 2007-2020 ZDFACE Corporation
侵权、不良内容快速处理:annmumuzai@foxmail.com
备案号:赣B-20120025-3
All Rights Reserved